为高效地解答考研学子关于考研复试、调剂的困惑,3月6日上午9点启新学院开展“启动未来”校友讲堂暨2025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会, 20级材化生实验班陈祎苒、陈浩,20级机电实验班廖鹏,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19级生物技术1班李欢欢为同学们进行线上交流分享,2025届考研学生参加会议,其他年级近五十余名在校生通过线上会议参加本次活动。会议由毕业班辅导员马晓婷主持。
陈祎苒作考研经验分享对复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。针对初试成绩一般但专业课突出的考生,提出复试逆袭策略。笔试环节通过背诵真题、整合期末资料强化薄弱点;实验部分强调基础操作熟练度,建议15分钟限时模拟训练;面试通过高压模拟克服紧张,打磨中英文自我介绍,深度梳理简历中的科研项目细节。她特别建议同学们提前研究目标院校考核重点,灵活运用学科交叉知识应对巧妙应与复试。

陈浩带来了材料专业复试经验分析,。他认为材料专业复试强调信息整合与科研素养,他提到考研复试中考察内容回归基础概念与公式推导,提醒同学们还要结合学科前沿拓展知识;在英语翻译中需要注重专业术语积累与文献泛读;在面试过程中要采用STAR法则结构化呈现科研经历,突出数据分析能力。复习时间外,还要积极联系导师,选择导师时要注重研究方向匹配度。他鼓励同学们在沟通中展现逻辑表达能力,强调自信从容的心态应对陌生问题。

廖鹏则是专注于机械专业复试,他强调注重流程化准备与细节把控。他提到简历量化呈现毕设、课程设计等实践经历;联系导师采用"广撒网+精准匹配"策略,同步发送作品集;复习以真题为核心,模块化训练机械设计等核心课程原理推导。他分享了自己准备英语口语的经历,就是通过影子跟读提升流利度,建立常见专业问题答案库。他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模拟面试,通过回答突出与目标院校培养方向的契合度来展现自身实力。

李欢欢以自身复旦上岸的经验为切入点,为大家讲述了有关复试准备、简历制作要点等方面经验,其中穿插了不少应对复试的“干货”。她提到,要培养精读文献积累学科热点的习惯,以"问题-方法-结果-结论"框架展示课题经历,面试主动引导话题至熟悉领域,突出创新贡献作为面试回答的关键点。她提醒同学们在联系导师时,要提前研读导师所在实验室的论文,同时在邮件中简明阐述研究兴趣。她鼓励同学们保持自信,以平常心对待复试,展现出最好的自己。

本次的校友讲堂活动,为备考学子提供宝贵经验和专业指导,增强复试信心与竞争力。相信启新青年们能将这些经验内化吸收,在考研复试中展现出最好的自己,成功上岸!